NEWS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 话:027-87377381
传 真:027-87377381
联 系 人:蒋小姐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519号明泽丽湾1号楼C座16楼)
厂 址:武汉市东西湖区燕岭工业园
邮 箱:keyang21@163.com
第八届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29 16:1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湖北,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在水产饲料界,有个说法是得湖北者得天下,缘由就在于湖北拥有着广阔的适宜渔业生产的水面,淡水鱼养殖产量居于全国首位,其中,小则几百亩,大则上万亩的大水面养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大水面养殖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国内的大水面养殖主要集中于两湖、江苏和安徽地区,主要为粗放养殖,单产量并不高,但因养殖成本低,所以整体效益还不错。在这些区域,有能力承包大水面的养殖业者,都具备一定的
第八届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
【概要描述】湖北,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在水产饲料界,有个说法是得湖北者得天下,缘由就在于湖北拥有着广阔的适宜渔业生产的水面,淡水鱼养殖产量居于全国首位,其中,小则几百亩,大则上万亩的大水面养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大水面养殖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国内的大水面养殖主要集中于两湖、江苏和安徽地区,主要为粗放养殖,单产量并不高,但因养殖成本低,所以整体效益还不错。在这些区域,有能力承包大水面的养殖业者,都具备一定的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29 16:12
- 访问量:
湖北,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在水产饲料界,有个说法是得湖北者得天下,缘由就在于湖北拥有着广阔的适宜渔业生产的水面,淡水鱼养殖产量居于全国首位,其中,小则几百亩,大则上万亩的大水面养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大水面养殖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国内的大水面养殖主要集中于两湖、江苏和安徽地区,主要为粗放养殖,单产量并不高,但因养殖成本低,所以整体效益还不错。在这些区域,有能力承包大水面的养殖业者,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不少人也都安于这种现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水面地区,由于粗放的操作,以及化学肥料、粪肥的使用,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严重。大水面养殖面临着来自自然和国家政策方面的双重压力,如何进行健康养殖,需要重新思考。
事实上,水产健康养殖并不是个新话题,部分企业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致力于这项工作的开展,科洋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从2005年开始,科洋公司开始主办第一届规模化(之前称之为“大水面“)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十多年过去了,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也持续举行了八届。
3月26日,“第八届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届研讨会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科洋公司“)、武汉亿龙生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姚江林、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解绶启研究院、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宜兵、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渔肥事业部总经理石志雄、大水面养殖相关环节的企业代表以及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的近400位大水面规模化养殖业者莅临现场 ,与专家共同探讨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思维,并对湖北地区的淡水鱼、名特优等养殖品种的养殖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解析。
会上,有三大焦点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水产总产量为6461.52万吨,其中淡水产量为3165.3万吨,产值达3053.8亿,而人工养殖的产量就达到了2935.76万吨,产值为为2759.3亿元,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淡水渔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苗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的同时,解绶启认为,中国的水产养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9大点:
一是养殖品种太多,良种少,良种选育率不到17%;
二是病害死亡率高,每年因鱼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几乎每年都超过了10000百万元;
三是饲料成本高,饲料系数高,优势饲料比低,冰鲜鱼用量超过400万吨,饲料原料过度依赖进口,每年110多万吨的鱼粉消耗占世界鱼粉贸易的42%,鱼粉,5100多万吨的豆粕占美国产量的60%;
四是渔业声场的废物排放量大,大量营养盐不能倍鱼类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水体污染;
五是水产品品质下降;
六是养殖设施老化;
七是资源资源下降,长江水域一度面临无鱼可捕的窘境;
八是水资源量下降,千湖之省的湖北,在50余年建,天然湖泊数量从1332个减少到843个,九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品种以来出口,附加值低,大部分淡水水产品价格低,渔民收入低。
尤其是在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和产业结构上,淡水鱼养殖养殖产业要持续发展,传统的生物产业模式必须要改变。现在,国际和国内都极度重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问题,在此情况虾,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企业规模化、产品安全化、生产环保化、管理工业化、产业效益化。
解绶启表示,要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做到几点,
一是加强良种选育,例如鲫鱼,复合鲫具有能够利用高塘性;
二是新型养殖设施和养殖模式,要从种质供应,饲料投入,水质管理和病害控制几个方向去做标准化管理;
三是优势饲料和投喂技术的改进,高性价比的饲料配方应该看这个养殖的整体效益,不单看饲料成本和抢食率;
四是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疫苗技术,构建健康的养殖系统;
五是品质改善技术;
六是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
水产养殖需要思考的问题,市场需求与品质需求,例如上市前口感的改善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降低等。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学从目前的鳜鱼黄颡鱼的养殖概况和去年的养殖行情作为切入点,对黄颡鱼的行情走势展开分析。
在黄颡鱼上,据樊教授介绍,2015年,广东,浙江湖北的黄颡鱼价格基本在9~12元/斤,价格差异小,入冬后价格大幅上涨。对于2016年上半年,樊教授认为,黄颡鱼的鱼价行情看好,养殖前景好。
据了解,目前湖北黄颡鱼的养殖成本一般在6~7元/斤,亩产一般在2000斤/亩,产量和效益还有提升的空间,一是成本的降低,例如自己培育鱼苗,减低苗种投入成本,另外,合理范围内增加花鲢的放苗量或是套养其他鱼类,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在樊教授看来,即便今年的黄颡鱼不复去年的高价,通过增产、降低成本品牌策略等方式,即便鱼价只有8~9元/斤,黄颡鱼依然有客观的利润空间。
同时在养殖技术上,樊教授也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一是苗种培育,二是养殖条件、三是养殖模式、四是投喂技术,此外,还科学的养殖管理。
而在对鳜鱼的养殖关键技术中,樊教授则广东、江苏地区的鳜鱼养殖现状,并表示,如果鳜鱼的饵料鱼——北方鲮如果能够顺利养殖推广,对于湖北鳜鱼养殖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科洋公司总经理阮宜兵从鳗鱼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等地的鳗鱼养殖产业状况着手,介绍鳗鱼在国内的养殖产业发展状况。据他介绍,2013年全世界鳗鱼养殖总产量约28万吨,主要产区集中于亚洲,而亚洲产区则主要在中国,占到70%,养殖模式主要有工厂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和土池养殖几种,池塘亩产量可达2吨以上, 工厂化养殖亩产量可达15吨以上 。
而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池塘鳗鱼养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台山及珠江三角洲,养殖品种以日本鳗为主。广东主要集中大户养殖,除广东部分有散养户外。福建是全国最大的水泥池养殖基地,福建养鳗是中等规模,很少有散养户养殖。
广东珠三角州及福建沿海已形成了集苗种培育、养殖、加工销售、饲料和添加剂生产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鳗鱼产业链,年产值达100亿以上。
从养殖角度来看,内陆养殖时间虽稍短,但养殖期内鳗鱼生长适宜,且产量也不相上下;美洲鳗适于内地,另外内陆水源、水质好,塘租便宜,也是沿海所达不到的;内陆鳗鱼养殖主要短板是两头,即苗种培育和鳗鱼加工销售,从而制约了内陆地区鳗鱼产业的发展。
对于养殖前景,阮宜兵表示,因鳗鱼不可以人工繁殖,全靠天然捞苗,所以产量受到限制,而随着现代人对高档食品的追求,市场对鳗鱼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鳗鱼养殖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由于福建广东水源紧张及变污染等因素,鳗鱼养殖受到限制,而美洲鳗在广东养殖又受到天气的影响,利用内陆的优良水质湖库的水源进行鳗鱼养殖,是对我们传统四大家鱼养殖的一种补充,也是水产结构调整的模式之一,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对于规模化健康养殖而言,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的生态修复是一种重要话题。华中农业大学杨瑞斌教授针对湖泊生态修复和利用问题展开专题讲座。
他认为,目前渔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湖泊水质恶化,社会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和企业经营导向)都对水体功能的要求是目前要开展湖泊生态修复项目的重要原因。
在具体的修复要点和技术上,杨教授提出几点措施:首先水生植物的功能和分离,分析水生植物受损的原因,例如过度不当渔业行为,水体污染以及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在具体的水生生态修复技术上,水生植物的修复是第一步。可以根据湖泊的现状、功能以及植物的特性做适当的移植,例如,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如莲、菰,受水体营养化的抑制作用小,受水位变化大,沉水植物如菹草(受污染较重水体)、枯草(硬底)、狐尾藻等则易受水体污染的影响。在移植水生植物的时候,建议考虑土著种、易存活性,同时还要考虑季节性和景观效果。
杨教授认为,对湖泊生态的综合利用可以体现在几方面,一是沿岸带水生植物的综合利用,例如莲藕,而是水面的综合利用,可以发展生态渔业和增殖渔业,充分利用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变废为宝,同时定向增殖,调整湖泊鱼类的种群结构,以效益为中心,不盲目追求高产,调整结构,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高效利用好湖泊资源。
在规模化健康养殖的议题下,大水面的可持续性和如何善加利用湖泊水库中的氮磷等富余营养元素,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科洋公司的专业团队从《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及水质调控》,《规模化健康养殖模式及新技术应用》,详细介绍大水面规模化养殖的相关事项。
科洋工程师李杰在报告中介绍,在养殖过程中,病害是重要的一环。其中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细菌性败血病、寄生虫杀灭不彻底引发的继发性感染,困扰着养殖,此外,在大水面的养殖中,螺蚌和花白鲢在利用浮游动植物层面上是竞争关系,所以螺蚌的控制也是重要一环。
对于这些养殖环节,李杰都从寄生虫和病害发生的集中期和具体的处理措施上展开讲解,同时,对于调水、肥水、稳水的产品投放方案建议和处理措施上,也做了详细讲解。
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渔肥事业部总经理石志雄以“大水面健康养殖模式及新技术应用”为主题,开始本次会议议题的压轴报告。
石志雄首先介绍大水面健康养殖的两种模式,一是富营养型:城市周边或大型畜禽养殖场周边,二是中营养型:乡镇、村庄、农田或小型畜禽养殖场周边。
在这两种养殖模式的养殖过程中,投入品上主要分为三种。
投入品完全受到限制(人放天养);
投入品不完全受到限制,投入品以生物渔肥、益生菌为主,少量投喂酒糟、菜粕等。苗种养殖可适当投喂花鲢;
投入品不受限制,投入品以生物渔肥、益生菌为主,少量投喂酒糟、菜粕等。苗种养殖可适当投喂花鲢粉料。
而在这当中,益生菌的作用很重要。石志雄以花鲢养殖为例,解析在水产的养殖中,益生菌的作用。合理投放益生菌,能够改善鱼体内环境,有利于营养物质在肠道内分解、吸收和利用;分解水体中有机质,净化水质,增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与水体中有机质结合形成大的有机质团,被花鲢吸收利用,营养价值高;平衡水体酸碱度,有利于有益藻类繁殖;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减少鱼病的发生。
在具体的方法上,石志雄表示,益生菌在水温大于22度时可以使用;ph大于8时开始使用;加米糠、菜粕或红糖浸泡一段时间后使用效果更佳;投肥后第2-3天使用效果更佳;按整个水面1-2升/亩用量,集中在投料区或肥水区泼洒;6-9月每5-7天使用一次;杀虫或消毒期间不得使用。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防逃、防偷、防钓工作;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一般选择4~5月杀虫一次;7-8月杀虫一次;加强日常水质管理;科学施肥。
在科学的施肥上,主要有无机肥、有机粪肥、生物渔肥三种。
以花鲢鱼为例,无机肥含有碳铵、过磷酸钙、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铵等,适合以养白鲢为主的水体,养殖成本 0.8~1.0元/斤鱼;因水体中氮、磷含量不但在变化,具体配比难以掌握,营养元素单一,缺乏培养优质藻类所需的微量元素,经常导致蓝绿藻的产生和水质恶化,实际成本可能更高。缺乏有机质及生物菌,对主养花鲢的效果不理想,养殖成本 1.5~2.0元/斤花鲢鱼。大量使用使水体分子氨急剧升高,导致鱼类氨中毒,铵氧化不彻底导致鱼体亚硝酸盐中毒。鱼的品质较差,高温季节不好起水,难以运输。
有机粪肥适合主养花鲢的水体。缺点:使用量大,劳动强度大;有效成分含量低,残留大,污染环境;容易产生有害细菌、有害寄生虫的繁殖,从而导致爆发性出血病等病害的发生;影响花白鲢的食品安全性和风味品质;高温季节不好起水,难以运输。养殖成本:0.8~2.5元/斤花鲢鱼。
生物渔肥营养含量高,使用量小,劳动强度低;抑制有害细菌、寄生虫的繁殖,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发生;有效降低了分子氨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抑制了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鱼体的毒害;配比科学合理,提高了各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微生物等活性物质有效改善和调节了水质;营养元素全面,不含致病菌等有害物质,从而保证了花白鲢的食品安全和风味,养殖成本为1.2~1.6元/斤花鲢鱼。
从环保生态和循环高效的角度上,生物渔肥具备的优势更明显。而生物渔肥也是科洋在从2004年以来主推的产品之一。
此外,科洋公司工程师邬爱民、陈晓春等也分别围绕《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推介》、《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及在规模化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等报告主题,对目前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展开讲解。
在会议的现场订货环节,科洋公司收获了渔肥订单6390吨。最后,在现场订货和抽奖活动的热烈气氛中,本届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成功闭幕。
相关资讯
RELATED INFORMATION
总经理阮宜兵于华农水产学院进行讲课
华农水产学院学生来科洋实习
抢战雨天,同时间赛跑,确保工程如期完工---记武汉科洋温室大棚底部施工篇
留言咨询
MESSAGE CONSULTATION